<optgroup id="zkr7q"></optgroup>
    1. <var id="zkr7q"><sup id="zkr7q"></sup></var>

      <optgroup id="zkr7q"></optgroup>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5篇

      時間:2022-01-08 民主生活 點擊: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5篇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1)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有趣的品生課
        這一周,我們上品生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發現了什么自然現象。大家都熱鬧起來。
        第一個發言的是任子梵,他說:”我發現了為什么嘴唇是紅色的?“接著,大家都三言兩語地說著?!睘槭裁刺炜諘欣子??”“為什么河面上會有波紋?“”為什么會有閃電?“
        看來,大家都是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的。
        第二篇:科學就在身邊
        從古到今,世上的萬物是多么的神奇啊。小鳥在樹上睡覺為什么掉不下來呢?下過雨后,為什么會出現彩虹呢?這些都是科學知識要我們去學習,去了解。
        小鳥的爪子在正常狀態下是緊縮的。它只有用力時才能伸開爪子,所以它晚上睡覺時也是緊緊抓住樹枝的。
        彩虹是大家最熟悉而又美麗的大氣光學美景之一。彩虹的形成主要是太陽光在圓的雨滴內,經過折射,又回到觀察者眼睛的結果。不同高度的雨滴會出現不同的顏色,所以我們看到的彩虹是五顏六色的。
        生活中還會遇到很多科學知識。我們要相信科學,熱愛科學,在生活中尋找科學,做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人。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2)

      科學知識大全(審精)

      夜晚的天空為什么是黑的
      夜晚的天空為什么是黑的?這是經典宇宙學中的一個著名的問題.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地對宇宙進行種種猜測.古代的人們曾經認為星星是鑲嵌在一個透明球面上的.中國最古老的宇宙結構學說蓋天說的基本觀點是天圓地方.托勒政的地心宇宙體系和哥白尼的日心地動宇宙體系中都包括恒星天球的內容.中世紀的思想家尼古拉認為宇宙是無限的.牛頓把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作為他的理論的基本原理.他還推斷:星星的數目必定是無限的,而且相當均勻地分布在空間.觀測上,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和約翰·赫歇耳父子宣布至少某些可觀測星云是與銀河系具有相同尺度和結構的由分立的恒星組成的系統.這些星系居于整個宇宙之中.19世紀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可觀測宇宙必須是靜態、無限的和均勻的.而對靜態、無限、均勻的宇宙的一個著名反對意見即夜黑問題,也稱奧伯斯佯謬.這個樣謬是說,若恒星發出的光不變且都相同,而空間又是歐幾里得的(平直的),則在此種宇宙中整個天空的亮度看起來是均勻的,且與太陽一般亮.因為無論從哪一個方向觀看天空,視線都會碰到一個星星.這一點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幾何論證說明:現考慮進入人眼的一束細長的錐形光線.雖然恒星表面的視亮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但錐體的截面積(或恒星的數目)隨距離平方而增加,則集中在錐體內的光與它從什么地方發出沒有關系,因而整個天空就要亮得像太陽一樣,實際上夜空卻是黑的.如何才能消除觀測與理論之間的矛盾呢?

      奧伯斯的推導基于以下的宇宙學觀點:
      ? ? 1.宇宙物質是均勻分布的.? ? 2.宇宙是靜態的.? ? 3.宇宙是無限的.? ? 4.宇宙存在的時間已經無限長.為了避免夜晚的天空像太陽那么亮的結論,我們必須重新考察上述觀點.一個平均密度隨觀測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并以零為極限的等級式宇宙模型可以消除佯謬,但要付出失去均勻性的代價.但迄今為止的觀測結果是:宇宙物質在大尺度空間內的分布是均勻和各向同性的.這個觀點稱為宇宙學原理,是現代宇宙學理論所必須依據的公理.上述第一點符合宇宙學原理,應予保留.這樣等級式宇宙模型應該放棄.由于奧伯斯假定恒星發光不變,這一點今天看來最成問題.如果假定恒星并不是永遠那么亮,而是在有限的過去才開始發光,由于遠處恒星的光線尚未到達我們這兒,這也可以避免整個天空像太陽那么亮的結論.這使我們面臨著是什么首次使恒星發光的問題.如此看來一個具有有限過去的宇宙可避免奧伯斯樣謬.此時宇宙在時間上有個開端.另外一個有足夠大膨脹速率的宇宙也能避免奧伯斯佯謬,即使它具有無限的過去.因為根據量子理論的觀點,光子的能量正比于其頻率.遠距離高速追行光源的光線將產生非常大的紅移,因而其能量將相應減小,使其總和保持有限,甚至可忽略不計.由于觀測上尚無放棄宇宙學原理的理由,第一條觀點應該接受,而第二、第四條應該重新考慮.? ?

      20世紀初,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這就為研究宇宙的整體結構提供了理論基礎.宇宙的整體性質由引力場方程決定.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首先獲得了引力場方程的一個宇宙解,但它是動態的而不可能是靜態的:宇宙要么是膨脹的,要么是收縮的.觀測上,哈勃發
      現河外星系的視向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即距離越遠,視向速度越大.這說明宇宙空間中任意兩個星系間的距離都在增大,宇宙在膨脹.如果一個膨脹的宇宙沿時間反溯回去將會達到一個原始的超密態,也就是宇宙于過去某一時刻創生于一次原初物質的大爆炸過程.這就是大爆炸宇宙學的宇宙模型.為了理論預言和實驗觀測相一致,宇宙在極早期曾經歷一個暴脹階段.顯然一個具有有限過去而正在膨脹的大爆炸宇宙模型能避免奧伯斯佯謬.還有一個具有無限過去的穩恒態宇宙模型,它雖能消除佯謬,但卻要破壞能量守恒且不能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已經不再為人們所接受.? ? 綜上所述,現在觀測到的宇宙在膨脹,這是科學界公認的.經歷一個暴脹階段的大爆炸宇宙學模型是一個成功的模型,其理論預言與實驗觀測十分吻合.顯然這是一個動態的宇宙學模型,且宇宙在時間上可能有一個開端.這樣看來,對于一個均勻、靜態、無限的經典宇宙學模型,其第二、第四條觀點不成立.如果放棄這兩條,也就自然不會得出夜晚的天空像太陽那么亮的荒謬結論.

      你能看到世界末日嗎?

      當一個外部觀測者看見我慢慢地掉入(黑洞)時,他可能會以為能夠合理地作出以下推斷:我會看到宇宙逐漸地加速--我在通過視界壯觀的一瞬間看到了宇宙的末日。然而情況并非如此。外部觀測者所見到的我的行為依賴于我所發出的光線,而我所見到的依賴于到進入我視野的光線。遙遠未來事物所發出的光線根本無法到達我的視野。任意遙遠未來的事件從未停滯在我“歷史光線的光錐”上(其面由能在確定時間內到達我的光線構成)。
        上述情況對于一個不帶電、無自旋的黑洞而言可能是正確的,但對于一個帶電或自旋的黑洞情況就不同了。在理想解中,此類黑洞可能包含一個“時間的蟲洞”。該洞可以作為一個與其他隔離區域(這些區域可能是另一個宇宙)相連的門戶。我不會撞到奇點上,而是通過了蟲洞。但在作為某種視界內部的蟲洞的入口,一種無限加速的現象發生了。如果我掉進蟲洞,我將看到宇宙的整個歷史在我眼前從頭到尾播放一遍。更糟的是,隨著“影片”播放的加速,光線開始藍移,并且能量開始增加,在我通過蟲洞的一瞬間,一種“無限藍移”發生了,它的強烈輻射會把我煎熟。顯然有理由相信這種無限藍移會給蟲洞自身帶來滅頂之災,它將被一個對我來說好不了多少的奇點所取代。但無論怎樣,它都將蟲洞之旅蒙上一層濃重疑問的色彩。

      行星引發的話題

      行星的定義日前遭到了挑戰,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過去對于它的命名太過隨意了。隨著科學新發現的日漸增多,科學家開始重新思考:什么樣的天體才能稱為行星?自從1995年發現首顆圍繞另一顆恒星旋轉的行星以來,科學家又發現了50多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它們與我們熟悉的行星不同,體積巨大——往往超過木星的許多倍——一些更像另一類星體,棕色矮星。棕色矮星在1995年被證實存在,它們體積巨大,但不足以促成熱核反應形成恒星。這些棕色矮星像行星一樣不發光,也可繞恒星運轉,但沒有多少行星的特征,它們比木星大5-15倍,大小范圍很類似行星。由于這一系列以前從未探測到的星體,我們對行星構成和星體質量的觀點正在改變。目前,在阿蘭·博斯領導下,一個由13人組成的國際天文協會專家小組正在致力于“行星”的定義工作。天文學家認為,在行星與棕色矮星之間尚有3個疑問需要解決,即它們的起源、軌道及其體積。如果依據教科書來給行星下定義的話,一般的表述是:在恒星形成后,由其發散出的氣體以及固體塵埃所組成的渦旋逐漸形成了行星。我們就是這樣解釋太陽系的9大行星的形成過程的。但是,曾經于1975年提出“棕色矮星”這一概念的塔爾特認為,不能單純從形成過程來定義行星。她建議,在定義行星時還應當考慮行星圍繞某個恒星軌道運行這一因素。問題是,棕色矮星即符合上述的兩個“行星”標準。它們經常圍繞恒星的軌道運行,這意味著棕色矮星是由氣體和固體塵埃形成的。目前人們所爭論的焦點在于星體的體積方面。如果棕色矮星的體積比木星的體積大13倍,它內部的壓力就足以引起氘的燃燒。但是行星卻無法燃燒氘。由此,人們通常會以是否有氘的燃燒來劃分恒星與行星的界限。但是,對于那些體積小于行星的棕色矮星又該如何解釋呢?恒星之所以成為恒星,是因為它能夠通過熱核反應將氫轉化為氦這一過程發光。而棕色矮星,盡管它們能夠通過燃燒氘來進行一種“內核熔融”反應,但是并不能達到恒星所具有的熱核反應所需要的熔融過程。但是棕色矮星能夠像恒星一樣,是另一種無序的氣體或塵埃云霧由于重力原因導致該云霧的坍塌而形成。許多科學家認為,冥王星本不應被稱為行星。它的體積比其他行星小許多,而且它距離其他行星繞太陽旋轉的軌道平面有一個很明顯的角度。冥王星也遠離海王星的軌道,研究人員認為它很可能是Kuiper帶的一部分,Kuiper帶是一個遙遠的冰凍巖石區,在1992年被證實存在。1999年初,國際天文協會試圖給予冥王星雙重身份-既是行星又是通過海王星軌道的物體,但由于人們的反對而擱置下來。在太陽系中的更小的物體,包括彗星也被稱為小行星。而且其他比冥王星體積大的物體很有可能也圍繞太陽旋轉。
      即使是恒星的定義也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有專家認為,恒星與行星一樣,也是由渦旋所形成的。這往往出現在雙星體系當中,當一顆恒星形成后,另一顆恒星又通過其剩余物質而產生。
      再看看有關行星的定義。最近,天文學家為自由漂浮行星的形成過程提出了兩種假說。一種是,這些行星形成于恒星周圍的行星系,在其形成后脫離了這一星系。另一種是,這些星體是單獨形成的,或者在其形成過程初期沒有依附于任何恒星。天文學家認為,無論對于哪種形成方式,目前已有的解釋和定義都是不充分的。需要提出新的解釋并作出新的定義,以幫助人們更加清楚、準確地在行星與其他星體之間進行區分。

      我們也許可以為行星下這樣一個定義:“行星是不能進行內核熔融的球狀星體,形成并運行于另一個有時發生內核熔融的星體軌道上?!毙⌒行钦娴哪敲次kU嗎

      今年9月,兩名天文學家在夏威夷發現一顆名為2000SG344、直徑大約為0.6公里的小行星正在與地球相對的軌道飛行。11月3日,一些科研人員在未對該行星進行深入分析的情況下向媒體公布了有關小行星有可能于2030年與地球相撞的消息。但就在一天之后,其他一些科學家表示,上述消息有夸大之嫌,他們經過對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進行進一步研究后認為,其與地球“擦身而過”時的最近距離也多達500萬公里,根本不可能與地球相撞。但是,2000SG344小行星是有史以來第一顆與地球相撞危險等級超過0的小行星。Torino等級由0至10,用于測定天體與地球相撞的危險程度。國際天文學聯盟發布警告稱,該小行星在2030年9月21日與地球相撞的機率為1/500,此前還從未有其他天體被測定與地球相撞的機率達到如此之高。早在1991年以來,天文學家就宣布,9個天體處于靠近地球的太空,有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此后,公布的危險天體數目又不斷增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斯科特·斯圖爾特認為,我們大大低估了近地小行星的數量。根據此前的猜測,環繞地球飛行而且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有750顆到900顆之多。他測算的結果是,太陽系里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小行星超過了一千一百顆。已故天文學家歐仁·休梅克通過研究小行星撞擊月球后留下的隕石坑數量,已經得出過類似的結論。憑借射電望遠鏡的幫助,天文學家繪制天體圖,追蹤小行星的運行軌跡。以位置固定的恒星作為參照物,可以發現處于運動過程中的天體。對一顆小行星的運行軌跡觀察幾個月之后,就能計算出它的軌道并判斷出它能否對地球構成威脅。通常只有那些直徑在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才被列入有能力引發全球嚴重災害的危險對象。問題是,誰也不知道未被發現的小行星到底有多少顆。斯圖爾特重新計算了小行星的傾角,他使用的數據取自LINEAR望遠鏡。所謂傾角,是指某顆小行星的軌道與地球環日軌道平面之間的夾角。以前之所以低估了小行星的數量,是由于低傾角軌道上的天體比較容易觀測到。這兩年來,在LINEAR望遠鏡的火眼金睛下現形的近地小行星超過了400顆。多虧了它的千里眼,天文學家得以更精確地給運行在高低傾角軌道上的小行星繪制分布圖。
      英國科學部長賽恩斯伯里表示,不管這種危險多么遙遠,我們都不能忽視,而應通過國際合作對這種情況進行監視。英國核武器研究機構的科學家正與其歐洲伙伴研究如何使用核武器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茖W家們計劃設計一種系統,使一系列核彈頭在小行星的一側爆炸,利用爆炸產生的強中子輻射,打掉小行星表面的一部分,從而改變其運行軌道。為該小組提供咨詢的高級武器專家奈杰爾·霍洛韋說,要使一個直徑1—2千米的小行星改變軌道,需要使用相當于10萬顆廣島原子彈的核彈頭。不過,我國科學家認為小行星不存在什么危險。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指出:直徑在2000米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只有50萬年一次。國際近地天體研究機構已經精確地計算出了900顆中的200多顆小行星的軌道,它們沒有一顆會與地球相撞。他們還具體地告訴公眾,在21世紀將會有小行星三度“接近”地球,第一次是編號為4179的小行星,將于2004年9月29日在距地球150萬千米處飛過;第二、第三次都是2340號小行星,分別于2069年和2086年在距地球100萬千米以上的地方飛過,都對地球不構成威脅。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小行星的監測力度會降低。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汪琦說,前不久飛過地球的小行星2000QW7令天文學界震動不小。直到它將“掠”過地球的5天前,科學家們對其才有所察覺。一場虛驚之后,天文學家再次指出,國際空間近地小行星監測網還有很多空白,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還缺少足夠的監測設備。由國家科技部、中科院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的首臺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可望在2002年在紫金山天文臺組裝完成,以完善尚未健全的國際空間警戒網。

      英國天文學家發現第2個月亮 800年圍地球轉1次

      英國天文學家1999年發現有第二個月亮正在圍繞地球運行,這“月亮”雖近800年才圍繞地球轉一次,但對研究太陽系星體有極大幫助。

        月亮是環繞地球軌運行的天體。英國天文學家指出,第二個月亮是一顆名為“克魯特尼”的星,它原是一顆在太空飛行的小行星,因受到地球和太陽的引力吸引而進入地球軌道,成為另一顆地球衛星?!翱唆斕啬帷敝睆街挥校彻?,其軌呈偏心圓型,每770年環繞地球一次,預計最少能運行5000年。天文學家指出,“克魯特尼”以如此軌道運行,幾乎沒有可能撞落地球。他稱:“我們毋須擔心每個小行星都會撞向地球,因為它們有可能最終都會進入地球的偏心軌道?!? ?? ?? ?? ?? ?? ?? ?? ?? ?? ?? ???

      太陽系八大謎團
      謎之一:水星如何誕生。有兩種說法:一、由于水星最靠近太陽,科學家認為水星是在原始太陽系星云中的高溫區域,由凝固的金屬鐵及其它富含物質的材料物質堆積而成。二、水星是在巨大的原始行星互相碰撞的時候,由彼此的金屬鐵融合而成。
        謎之二:金星為什么灼熱?據觀測,金星是一個灼熱的世界,地表溫度高達450℃左右。

        謎之三:月球離地球越來越遠?月球正以每年約3厘米的速度慢慢離地球遠去。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轉速度也逐漸變慢?! ?/p>

      謎之四:真的有火星人嗎?1996年8月美國航空太空總署研究小組發表研究成果說火星曾有生命存在,證據是掉落在南極大陸的火星隕石?! ≈i之五:木星為什么有大紅斑?地球人觀測位于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已經有300多年了。大紅斑差不多有兩個地球那么大?! ≈i之六:氣體衛星為什么有環?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全部有環,各不相同。環的成因,其中一種說法是:過去存在的衛星或彗星被行星的潮汐力破壞,分裂成小碎片,有的碎片進入環繞行星公轉的軌道,因而形成了環?! ≈i之七:冥王星以外有什么?以前有人主張,冥王星以外可能有第十顆行星?! ≈i之八:太陽系盡頭在哪里?科學家說,太陽會噴出高能量帶電粒子,稱為“太陽風”。太陽風吹刮的范圍一直達到冥王星軌道外面,形成一個巨大的磁氣圈,叫做“日圈”?! ∪杖Φ慕K極境界叫做“日圈頂層”,這就是太陽所支配的最遠端,可以把這里視為太陽系的盡頭。
      地球最終像火星一樣干涸
      地球上的海洋正在不斷走向干涸,我們人類對此只能一籌莫展。這是一群日本地質學家最近發出的警告。每年,地球地殼的運動要把10億多噸海水投入地幔.它們幾乎全被巖石所吸收。其結局.終有一天.地球會像火星一樣干涸。? ? 日本東京理工學院的地質學家在構建起關于物質如何在地殼和地慢間流轉循環的詳盡估算后。得出了上述悲觀的結論。大約460億年前。就在我們的地球剛形成不久,那時緊挨地殼下面就是礦物、無機物,它們還太熾熱.不可能承載住水。后來.大約7億5千萬年前.礦物冷卻到足以能夠把水承載、運送到地球深處,并永久埋藏于那里。估計自那之后,海平面降低了約2000英尺(1英尺=0.3048米)。這樣下去,10億年后.地球上的海洋將要消失。他們認為在火星上就曾經發生過類似的過程。只是因為火星比地球?。岳涞每欤傻靡部?。大約在20到30億年前就完全干涸了。研究生命演化的生物學家也許可以從這些想法中得到啟發。例如.因海水的初期流失隨之而來的環境變化,很可能引發了寒武紀的那場物種大爆發。并最終導致了人類的出現。(方存正)太陽系可能還有八顆新行星歐洲天文學家發布研究報告稱,有跡象表明在人類已知的太陽系外面可能有八顆行星也在圍繞著恒星旋轉,其中的一些行星可能比木星還要大。這些最新的發現使得太陽系外潛在的行星數量增加到了四十多個?! ∽匀ツ昶?,天文學家便開始大規模研究宇宙中與太陽類似的恒星以及其周圍可能存在的行星。最新發現的這些行星跡象是由幾名瑞士的天文學家在南美智利的拉-西拉天文臺獲得的。到目前為止,所有可能存在的行星仍然無法為人類所看見,不過,科學家們堅信它們的確存在?! ∵@些科學家在一份聲明中稱,他們發現的可能存在的八顆行星中,有兩顆可能并不是行星而是黑矮星,這八顆星中有三顆與土星的體積相似,有三顆比木星大一至三倍,有兩顆比木星大了十倍,甚至更大。

      科學小知識

      冰糕為什么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蟬為什么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蜜蜂怎樣釀蜜?

      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進行調制,然后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后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鳥怎樣睡覺的

      白天,鳥兒們在枝頭穿梭嗚叫,在藍天下自由飛翔,到了晚上,它們和我們人一樣也要休息、睡覺,恢復體力,不過它們睡覺的姿勢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麗的綠頭鴨和天鵝們,白天在水中捕食、戲耍,夜晚休息時也離不開它們最愛的水面。它們把優美的長脖子彎曲著,將頭埋在翅膀里,然后讓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邊做著美夢,一邊隨波逐流,好不悠閑。

      鶴、鸛、鷺等長腿鳥總是單腳獨立而睡,累了再換另一只腳,是勞逸結合的典范。

      鷓鴣休息時喜歡成群圍成一個大圈,然后一律頭朝外尾向內。這樣,不管敵人從哪個方向襲來,它們都能及時發現并逃走。

      畫眉、百靈等叫聲悅耳的小鳥,睡覺時通常彎下兩腿,爪子則彎曲起來牢牢地抓住枝條,所以不用擔心它們會從樹上摔下來。

      而貓頭鷹這種“值夜班”的猛禽,你總能在白天看見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站立在濃密的樹枝上,其實這時它正在睡覺呢。貓頭鷹的睡覺姿勢是不是很另類啊,它這樣可是為了時刻監視周圍環境防備著敵人的襲擊哦!

      魚也會溺死嗎

      魚有鰓,可以在水中呼吸,魚有鰾,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墒?,有人說生活在水中的魚也會溺死,這是真的嗎?

      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是事實。魚鰾是魚游泳時的“救生圈”,它可以通過充氣和放氣來調節魚體的比重。這樣,魚在游動時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動,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穩定狀態。不過,當魚下沉到一定水深(即“臨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壓力會使它無法再凋節鰾的體積。這時,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來了,并最終因無法呼吸而溺死。雖然,魚還可以通過擺動鰭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話,這樣做也無濟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魚類,由于它們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它們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們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魚快速弄到“臨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體內部的壓力無法與外界較小的壓力達到平衡,因此它就會不斷地“膨脹”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時,它甚至會把內臟吐出來,“炸裂”而死。

      貪吃孩子變笨

      貪吃會降低大腦的血流量

      若一次進食過量或一刻不停地進食,會把人體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腦的血液調集到胃腸道來。而充足的血供應是發育前提,如果經常處于缺血狀態,其發育必然會受到影響。

      貪吃會造成“肥胖腦”

      吃得過飽,尤其是進食過量高營養食品,食入的熱量就會大大超過消耗的熱量,使熱能轉變成脂肪在體內蓄積。若腦組織的脂肪過多,就會引起“肥胖腦”。研究證實,人的智力與大腦溝回皺褶多少有關,大腦的溝回越明顯,皺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腦使溝回緊緊靠在一起,皺褶消失,大腦皮層呈平滑樣,而且神經網絡的發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會降低。

      貪吃會抑制大腦智能區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腦活動方式是興奮和抑制相互誘導的,即大腦某些部位興奮了,其相鄰部位的一些區域就處于抑制狀態,興奮越加強,周圍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腸道消化的植物神經中樞因貪吃過量食物而長時間興奮,這就必然引起鄰近的語言、思維、記憶、想象等大腦智能區域的抑制。這些區域如經常處于抑制狀態,智力會越來越差。

      貪吃會因便秘而傷害大腦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營養的精細食品為主,吃了容易發生便秘。便秘時,代謝產物久積于消化道,經腸道細菌作用后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容易經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刺激大腦,使腦神經細胞慢性中毒,影響腦的正常發育。

      貪吃還會促使大腦早衰

      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一種能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會因過飽食物而于飯后增加數萬倍,這是一種能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因而從長遠意義上講,貪吃會使大腦過早衰老。

      簡單易學的科學小知識

      自動旋轉的奧秘

      思考:裝滿水的紙盒為什么會轉動?

      材料:空的牛奶紙盒、釘子、60厘米長的繩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釘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個孔

      2、一個孔在紙盒頂部的中間,另外四個孔在紙盒四個側面的左下角

      3、將一根大約60厘米長的繩子系在頂部的孔上

      4、將紙盒放在盤子上,打開紙盒口,快速地將紙盒灌滿水

      5、用手提起紙盒頂部的繩子,紙盒順時針旋轉

      講解:水流產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紙盒的四個角均受到這個推力。由于這個力作用在每個側面的左下角,所以紙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創造:

      1、如果在每個側面的中心扎孔,紙盒會怎樣旋轉

      2、如果孔位于每個側面的右下角的話,紙盒將向哪個方向旋轉

      小船與船漿

      思考:看過劃船嗎?親自動手劃過船?知道船在水上為什么會向前移動嗎?

      材料:剪刀1把、紙板1塊、橡皮筋1條、臉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長約12厘米×8厘米的硬紙板

      2. 一端剪成尖形為船頭,另一端中央剪下約5厘米的缺口為船尾

      3. 剪一塊約3厘米×5厘米的紙板坐船漿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處,并將船漿綁好

      5. 將紙板槳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動

      6. 若把紙板槳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動

      說明:

      1、橡皮筋扭轉的方向不同,船行駛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紙船運動的力量,是來自橡皮筋扭轉的能量。

      病死雞 在買時首先看雞的眼睛,如果半睜半閉,則不是活雞宰殺;若眼睛緊閉,則為病死雞。

      病豬肉 如果皮、肉、脂肪、內臟有血點或血斑,則多為病豬。

      注水牛肉 若肉色淡紅帶白,看上去很細嫩,并有水珠慢慢滲出,用手摸不粘手,將白紙貼上去很快就被水濕透,即是注水牛肉。

      假蜂蜜 可加入少量冷開水,滴幾滴碘酒或酒精,如呈紫、綠或紅褐色就是假蜂蜜。

      假奶粉 呈白色及其他不自然的顏色,奶味淡或無奶味、粉粒粗大。
      中央提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受到舉國上下一致響應。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因缺乏科學的節約常識和“小竅門”,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如:電視、空調等電器用完后,人們習慣用遙控器關閉,而電器上的遙控信號接收電路板仍然工作著,白白耗費電力。專家指出,一臺25英寸彩電待機狀態耗電功率7w左右,電腦有4.8w的功耗,家電待機耗電占我國城市家庭耗電量的10%。其它諸如燒氣時,鍋底與灶頭的距離保持在20—30毫米,可節省氣;空調溫度不低于26度,在耗能上進入空調低效率區;洗衣機脫水不超過1分鐘等日常生活小竅門,都是科學節能的好辦法。此外,我們要杜絕好心辦壞事,弄巧成拙式的“節約”。如有人出于節水、節能、省時之目的,習慣把熱水瓶中剩余溫開水重新燒開再飲,使開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大幅升高,常喝這種水,容易引起中毒。
      我們要建立文明節約型社會,如果在大力研究、開發新型節能降耗產品的基礎上,再組織各個行業的專家編寫出《日常生活節約小竅門》之類的宣傳小冊子,在電視、報紙等各類媒體上廣泛宣傳,使之家喻戶曉,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的主題是“節約用電,緩解瓶頸制約”。在日常用電過程中,其實我們只要多一點節能意識,用一點節能竅門,就能省下不少的電,現教您幾招省電小竅門。

      電飯煲省電小竅門
      現在市面上的電飯煲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電飯煲,另外一種是電腦電飯煲。使用機械電飯煲時,電飯煲上蓋一條毛巾,注意不要遮住出氣孔,這樣可以減少熱量損失。當米湯沸騰后,將按鍵抬起利用電熱盤的余熱將米湯蒸干,再摁下按鍵,燜15分鐘即可食用。電飯煲用完后,一定要拔下電源插頭,不然電飯煲內溫度下降到70度以下時,會自動通電,這樣既費電又會縮短使用壽命。盡量選擇功率大的電飯煲,因為煮同量的米飯,700瓦的電飯煲比500瓦的電飯煲要省時間。電腦電飯煲一般功率較大,在800瓦左右,從而節能,但價格稍貴,一般都在500元至800元之間。

      電視機省電小竅門
      電視機節能可以通過如下幾條途徑:首先控制好對比度和亮度。一般彩色電視機最亮與最暗時的功耗能相差3O瓦至50瓦,建議室內開一盞低瓦數的日光燈,把電視對比度和亮度調到中間為最佳。其次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第三個省電的辦法是觀看影碟時,最好在AV狀態下。因為在AV狀態下,信號是直接接入的,減少了電視高頻頭工作,耗電自然就減少了。第四是看完電視后,不能用遙控器關機,要關掉電視機上的電源。因為遙控關機后,電視機仍處在整機待用狀態,還在用電。一般情況下,待機10小時,相當于消耗半度電。最后是給電視機加防塵罩。這樣可防止電視機吸進灰塵,灰塵多了增加電耗。

      空調省電小竅門
      1.空調使用過程中溫度不能調得過低。因為空調所控制的溫度調得越低,所耗的電量就越多,故一般把室內溫度降低6至7度就行了。
      2.制冷時室溫定高1度,制熱時室溫定低2度,均可省電10%以上,而人體幾乎覺察不到這微小的差別。
      3.設定開機時,設置高冷/高熱,以最快達到控制目的;當溫度適宜時,改中、低風、減少能耗,降低噪音。
      4.“通風”開關不能處于常開狀態,否則將增加耗電量。
      5.少開門窗可以減少房外熱量進入,利于省電。
      6.使用空調器的房間,最好使用厚質地的窗簾,以減少涼空氣散失。
      7.室內、外機連接管不超過推薦長度,可增強制冷效果。
      8.安裝空調器要盡量選擇房間的陰面,避免陽光直射機身。如不具備這種條件,應給空調器加蓋遮陽罩。
      9.定期清除室外散熱片上的灰塵,保持清潔。散熱片上的灰塵過多,可大幅度增加耗電量。

      冰箱省電小竅門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A++級節能冰箱比普通的冰箱要省電。家庭用的節能冰箱一般消耗0.5?0.8度電/天,而普通冰箱一般耗電1?1.5度電/天,大約可以省一半電。另外,使用冰箱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冷藏物品不要放得太密,留下空隙利于冷空氣循環,這樣食物降溫的速度比較快,減少壓縮機的運轉次數,節約電能。
      2.在冰箱里放進新鮮果菜時,一定要把它們攤開。如果果菜堆在一起,會造成外冷內熱,就會消耗更多的電量。
      3.對于那些塊頭較大的食物,可根據家庭每次食用的份量分開包裝,一次只取出一次食用的量,而不必把一大塊食物都從冰箱里取出來,用不完再放回去。反復冷凍既浪費電力,又容易對食物產生破壞。
      4.解凍的方法有水沖、自然解凍等幾種。在食用前幾小時,可以先把食物從冷藏室(4度左右)里拿到微凍室(1度左右)里,因為冷凍食品的冷氣可以幫助保持溫度,減少壓縮機的運轉,從而達到省電目的。
      冰箱的擺放也有講究,一般應該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在擺放冰箱時,一般應在兩側預留5?10厘米、上方10厘米、后側10厘米的空間,可以幫助冰箱散熱。
      2.不要與音響、電視、微波爐等電器放在一起,這些電器產生的熱量會增加冰箱的耗電量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3)

      成語中的科學知識
      作者:園丁
      來源:《小星星·作文100分》2019年第03期

      ????????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閱讀中,同學們都很喜歡成語,因為成語文字凝練,含義豐富,是先人經過長期觀察總結而流傳下來的語言。不僅如此,很多成語還蘊含著科學知識。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饑腸為何“轆轆”

      ????????有個成語叫饑腸轆轆,意思是說肚子餓了會發出“咕嚕咕?!钡捻懧?,形容非常饑餓。那么,肚子餓了,為什么會發出響聲呢?

      ????????小學生愛動,消化能力強,饑餓感一般產生在飯后的兩三個小時后。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長短不一。進食的液體只要5~10分鐘就從胃進入腸道,糖類和蛋白質需要的時間要長一些,脂肪在胃里停留的時間更長。一般飯后三小時,胃里的食物就基本上排空了,特別是做了劇烈運動之后,胃里的食物消化得更快。然而,這時胃液仍在繼續分泌,胃也在不斷地收縮、擴張,人的上腹部就會產生一種不舒服和空虛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饑餓的感覺。

      ????????當胃在不停地收縮、擴張時,胃內的液體和吞咽下去的氣體在胃內到處流動,就會發出“咕嚕咕?!钡捻懧?。這就是饑腸“轆轆”的原因。

      ????????藕斷為何絲連

      ????????藕是蓮的地下莖,在莖上有許多細小的運水導管,蓮花就是靠導管不斷輸送水分生長的。在導管的內壁上有一層叫次生壁的組織,它有厚厚的黏液狀的木質纖維素,形成環節和螺旋形的花紋,起著充實藕肉和維護導管的作用。其中呈螺旋形花紋的木質纖維素,具有一定的彈性。當藕折斷時,呈螺旋形花紋的木質纖維素就會像彈簧似的被拉長成許多白色的絲,這就是藕絲。一根藕絲由3~8根細絲并列而成。其他植物雖然也有導管,導管也有呈螺旋形花紋的木質纖維素,但都沒有藕絲粗、彈性大。因此,藕絲能抽得很長,且不易斷。

      ????????鼠目為何寸光

      ????????我們常用鼠目寸光來形容目光短淺。這是因為老鼠確實是深度近視眼。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4)

      月亮的科學知識

      月亮即月球,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是地球的一顆固態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9萬千米)。

      1簡介

      月球是被人們研究得最徹底的天體。人類至今第二個親身到過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1]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4.8公里,大約是地球的1/4、太陽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400,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陽一樣大。月球的體積大概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差不多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永遠都是一面朝向我們,這一面習慣上被我們稱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征。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27.321666天繞地球運行一周,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月球本身并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月球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平均亮度為太陽亮度的1/465000,亮度變化幅度從1/630000至1/375000。

      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降低到-183℃。這些數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溫度。用射電觀測可以測定月面土壤中的溫度,這種測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較深處的溫度很少變化,這正是由于月面物質導熱率低造成的。

      從月震波的傳播了解到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厚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據推測大概是由Fe-Ni-S和榴輝巖物質構成。

      誕生

      對于40億年前月球的形成。人們提出了多種假說。一種假說是分裂說。即有人認為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個整體,那時地球還處于熔融狀態,由于地球自轉非???,因此月球通過離心力從地殼中分裂出來了。但這要求地球的初始旋轉速度太快以至難以令人置信。另一種假說是俘獲說,即有人認為月球是地球通過地心引力俘獲的現成天體.但這要求一個實際上不可行的擴展的地球大氣層來散發穿過大氣層的月球的能量。還有一種假說是同源說.即有人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最原始的吸積盤里形成的.但這無法解釋月球中金屬鐵的剝奪。而且這些假說還不能解釋地一月系統所要求的高標準角動量。

      還有一種假說是碰撞說。即有人認為地-月系統是一次大碰撞的結果: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上剛剛形成的原始地球。爆炸的物質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然后積聚形成月球。然而。隕石分析表明火星和行星這些太陽系內的天體具有與地球大不相同的氧和鎢同位素組成。而地球和月球具有幾乎相同的同位素組成。發表在2012年的對Apollo月球樣本所作的鈦同位素分析也表明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組成。這與月球形成的碰撞說相矛盾。另外,若真的發生了這樣的碰撞。則碰撞過程中所釋放的巨大能量以及隨后在地球軌道中發生的物質重聚將融化整個地球外殼,形成巖漿海洋。新形成的月球上也有它自己的巖漿海洋.估計海洋深度從500km到整個月球半徑之長而事實并非如此??梢娕鲎舱f也不成立。

      既然月球既不是被地球俘獲的一個現成天體。也不是地球與別的天體碰撞的產物.因此月球只能是地球自身的產物。但是,地球也不具有足夠的轉速來把與地球緊密相連的月球部分隨意拋出去。因此。月球應該是在特殊力的綜合作用下從地球分離出來。進入繞地球旋轉的軌道,形成環地衛星。

      描寫月亮的詩

      1、《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

      3、2、《玉階怨》李白: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4、

      5、3、《秋浦歌其十三》李白: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6、

      7、4、《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5、《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6、《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7、《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8、《霜月》【唐】李商隱: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9、《明月夜留別》【唐】李冶: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10、《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1、《中秋月》【宋】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2、《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5)

      奇妙的科學知識

      連界鎮中心校 五年級二班 王嵐

      我們身邊有許多科學知識,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比如:

      為什么筷子在水中好像彎曲了?為什么馬喜歡站著睡覺?為什么蛇沒有腳也能爬很快?為什么花有各種顏色?為什么秋天的葉子要落?

      這些需要用科學來解釋,我給你解釋一下。

      筷子在水中看著像彎曲了是因為:當筷子漸漸注入水中時,光就從一種介質進入了另一種介質中,發生了折射現象,原來的物體所在的位置就發生了改變,離開了我們的視野,藏了起來。當水加入杯子中后,光再一次折射,又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這些現象都因為光在不同的介質之間傳播時會發生折射現象。

      馬喜歡站著睡覺是因為:如果遇到 什么危險可以及時逃脫。

      蛇沒有腳也能爬得很快是因為:蛇的爬行本領和它身披的獨特外衣、骨骼構造有關。蛇的全身都裹著鱗片,但這些鱗片和魚鱗片不同,是由皮膚最外面一層角質層變成的,所以叫做魚質鱗。蛇的鱗片比較韌,不透水,也不能隨著身體的生長而相應地長大,蛇長大這一段需要蛻一次皮。蛇鱗不僅有防止水份蒸發和機械損傷的作用,也是沒有腳可以爬行的主要構造。

      花有各種顏色是因為:顏色主要為了吸引昆蟲而進化出的。黃色花含有葉黃素,橙色則是胡蘿卜素,紅色和藍色都是花青素,當然還有其他很多色素。

      秋天落葉是因為:在夏天時,樹葉工作很努力,可天氣轉涼后,它就停止了工作,樹葉所制造的營養也就不能送到樹枝和樹干上,所以秋天要落葉。

      科學知識人人有,就在身邊要抓牢。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學好科學的。

      指導教師:賀敏

      熱門標簽: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5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文檔為doc格式

      文章下載

      《生活中的科學知識5篇.doc》

      VIP請直接點擊按鈕下載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請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軟件打開,如發現文檔不全可以聯系客服申請處理。

      文檔下載
      VIP免費下載文檔
      黄网站色成年片
        <optgroup id="zkr7q"></optgroup>
        1. <var id="zkr7q"><sup id="zkr7q"></sup></var>

          <optgroup id="zkr7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