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zkr7q"></optgroup>
    1. <var id="zkr7q"><sup id="zkr7q"></sup></var>

      <optgroup id="zkr7q"></optgroup>

      黨史故事500字3篇

      時間:2022-01-08 理論文章 點擊:

      故事:用敘述的方式講述一個道德事件或過去的事件。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黨史故事500字的文章3篇 ,歡迎品鑒!

      第1篇: 黨史故事500字

        毛澤東:打不敗胡宗南堅決不過黃河

        1947年2月,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實行重點進攻。蔣以西北王胡宗南的精銳部隊25萬人圍攻陜甘寧邊區,而彭德懷統率的西北野戰兵團只有2萬多人,敵我力量對比是十比一,邊區形勢非常嚴峻。為了誘敵深入,黨中央決定主動撤離延安,并將中央領導機構一分為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陜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工作,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當時留在中央身邊的工作人員和警衛部隊共800人。毛澤東要以這800人轉戰陜北,以“蘑菇戰術”拖垮胡宗南的20多萬精兵,粉碎蔣介石的所謂重點進攻。轉戰陜北,酷似長征。黨中央輾轉行軍,大迂回運動,在強大敵人緊逼追擊下跋山涉水、櫛風沐雨;在千山萬壑中引領胡軍“武裝游行”,從一個溝壑轉移到另一個溝壑。有時,兩軍相距僅四五里路,有時毛澤東率部剛走一會兒,敵軍就進了村。這種險情時有發生。因此,作為中央支隊負責人的任弼時提出,還是過黃河暫避一下。但毛澤東堅持不同意,說中央留在陜北,首先我要留在陜北,什么時候打敗胡宗南,什么時候過黃河。胡宗南正希望我過黃河哩!我不過黃河,就可以拖住他,既使他不能投入別的戰場,減少別的解放區的壓力,也能在這里消滅他。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以堅韌的毅力和高度的鎮定轉戰陜北一年,既穩定了黨心,也使蔣介石在河東消滅中央的圖謀泡湯。

       ?。鎸δ敲炊嗟膹姅?,毛澤東就是不過黃河!目的就是為了牽制胡宗南!為了黨和人民事業,全然不顧及自己性命,這就是領袖的魅力所在?。?/p>

      第2篇: 黨史故事500字

        葉劍英兩次挽救黨

        第一次:南昌起義。南昌起義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此不想多說,說說里面具體的一個細節。黨史葉劍英擔任張發奎第四軍參謀長。當時,周恩來、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聶榮臻、葉挺等準備要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但張發奎同汪精衛勾結很緊,并發現了起義苗頭,電令賀龍軍長等率部到廬山,意在繳械。這一消息被葉劍英知道了,他趕緊向周恩來等人匯報,所以,南昌起義提前爆發。如果沒有葉劍英的情報,不知道有多少起義者還沒起義就被屠殺了,那還有后面的南昌起義?

        第二次:南昌起義。1935年6月,紅軍第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這本應是紅軍在萬分艱難之時的一次力量組合,是長征走向勝利的一次轉折。然而張國燾權欲膨脹、利欲熏心,置黨的利益于不顧,仗著槍多人多,爭權奪勢搞內耗,私心得不到滿足便陰謀分裂中央。給本就在國民黨軍的窮追猛堵下,業已傷痕累累的黨和紅軍的創口上又撒上了一把鹽,險些鑄成歷史大錯。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沉著應對,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粉碎了張國燾的陰謀。葉劍英在此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在沙窩會議后,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組,分左、右兩路北上。張國燾的左路軍行至阿壩時便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并以紅軍總政委的名義,電令在右路軍任前敵政委、對張國燾言聽計從的陳昌浩,要他帶領右路軍中的紅四方面軍南下,并說如遇阻擾,則“徹底開展黨內斗爭”,準備鋌而走險與中央徹底決裂。當時陳昌浩正在會上講話,時任前委參謀長的葉劍英先看到了這份電報,他讓陳昌浩看了一眼,便將其揣進口袋,假裝如廁,快馬加鞭的跑到中央駐地向毛澤東作了匯報。當此危急時刻,毛澤東果斷決定率紅一、三軍團單獨北上,以脫離險境。葉劍英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隨即回到指揮部。后來葉劍英以南下“打糧”為名,帶著行動不便的中央直屬部隊,也順利脫離了險境,與毛澤東回合。事后,毛澤東摸著自己的腦袋風趣的說:“如果沒有葉劍英,我就沒有這個了。”

       ?。c評:葉劍英,新中國成立后于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好多人就不認可,說葉劍英憑啥能授予元帥軍銜。我說你真不知中共黨史,知道了你就會明白,哪怕十大元帥其他九人都不給,也要給葉劍英!葉劍英的另一次挽救黨和國家命運的便是,協助華國鋒等人徹底粉碎四人幫,這一豐功偉績中,葉劍英應該是起決定作用的。說協助,是因為華國鋒當時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充分證明了對黨的絕對忠誠?。?/p>

      第3篇: 黨史故事500字

        陳云的三次自我檢討

        一個人做工作,不犯錯誤的事是沒有的。因此,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辨別真偽、是非,提高思想認識的一種重要方法。陳云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在中共七大上給自己算一算賬”

        在中共七大上,陳云在大會發言中講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結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他當中央委員即從三中全會到七大這十多年中的革命經歷進行深刻的檢討和剖析。陳云認為,在這次會上給自己算一算賬,是需要而且有責任的。他說:“從參加臨時中央領導機關一直到長征,到靈關殿,這中間犯的許多錯誤,我都有份,我參加了許多問題的討論,我都同意了,我都舉了手。這個錯誤不能怪別人。”

        反思早年革命生涯中的失誤,陳云一點也不給自己留面子。

        第一條教訓就是政治落后。他說,承認這個落后,就是要更進一步趕上去,就是要有認真地實事求是分清是非這樣一種精神。第二條是當大官的態度。陳云說,當大官就要注意當的官是什么性質的官?對于革命全局的利害關系多大?這一點要考慮。再就是擔任這個官配不配?在參加了中央以后,老實說,那時認為中央委員還容易當……現在想起來,這樣的擔子在身上真要汗流浹背,這是一個大教訓。一個人做了大官之后,切記自己擔子有多重,要估計這個擔子好挑不好挑,自己有多大本領就是有多大本領。不要挑了擔子,做了大官,就把自己弄糊涂了。

        接著,陳云又總結了七年組織部長期間的兩條教訓。一條是叫做自由主義,一條叫做沒有群眾路線。自由主義在什么地方?他說:“我是管干部的,干部是活的,要看干部的思想意識,哪些東西對黨有害,哪些東西對黨有利。我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盡到責任。”至于群眾路線,在審查干部中學會了,這是一個法寶。其實很簡單,人多能成事,一個人只有兩只眼睛,只有兩只耳朵,后面、左面、右面都看不見,為什么不讓大家來搞,特別是負責干部來搞,只有大家起來搞才能搞好,這是一個教訓。

        陳云在七大上的檢討,不僅反映出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更反映出他對工作的深謀遠慮。那就是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不僅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還要開展深刻的自我批評;不僅要認識到實事求是的重要性,還要學習掌握辨別是非的方法。

        “遼東土改工作中的錯誤主要由我負責”

        1948年3月29日,東北局專門召開重點總結各地土地改革工作的書記聯席會議,陳云出席這次會議并認真檢討了遼東土改中出現的“左”傾錯誤。他說:“遼東土改打擊面寬了,南滿分局有責任,主要責任在我。”十幾天后,陳云鄭重地向中共中央寫了一份檢討報告,陳云再次坦誠地說:“土改工作中的錯誤,主要由我負責,因我是負責指導土改的。”

        原來,陳云就任南滿分局書記和軍區政委后,將土改運動視為鞏固和發展南滿的重要條件,領導南滿軍民一邊戰斗,一邊在新收復地區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在土改運動開展3個月后,中央公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將一切土地加以平均分配。在研究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精神的過程中,土改運動開始侵犯富裕中農的利益,在11月以后出現了“左”傾偏向并在1947年12月和次年1月達到高潮。

        盡管《中國土地法大綱》中已經有了許多“左”的規定和偏向,盡管“左”傾偏向泛濫時陳云已經離開遼東,但是,陳云還是認真地進行了檢討。

        最后東北局對遼東土改問題作出的基本結論是“遼東的土改,成績是基本的,只是在對待中農的個別問題上犯了錯誤,但陳云已作了充分自我批評并已經得到糾正。”

        1983年編輯出版陳云的文選時,他還要求把他寫給中央的關于解放戰爭時期遼東地區土改工作中所犯錯誤的檢討報告,收進他的文選。編輯組幾次提出,這個錯誤在當時是帶普遍性的,責任不能由他一人負,因此主張把這篇稿子撤下來,他都沒有同意。他說,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他也是有錯誤的,并不是一貫正確,世界上沒有一貫正確的人,“應當做自我批評。”

        “大家吃不飽肚子,我負有責任”

        1961年,陳云在上海青浦區小蒸公社作調查研究時,面對家鄉人民群眾,陳云不僅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有時還主動承擔責任。據同去調查的隨行人員回憶,陳云在農村干部座談會上動情地說:“共產黨領導人民鬧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使大家有飯吃,有衣穿?,F在老百姓的肚子還吃不飽,生活還那么困難,說明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做好,還存在不少問題。應該說主要責任在中央,是我們中央的幾個同志工作沒有做好,我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國經濟出現的“躍進”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失,造成農業發展困難,糧食緊張,甚至出現饑荒。面對全國性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央領導人逐漸冷靜下來,開始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真實情況,調整原有的政策和計劃。為此,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其實,在此之前的一個月,陳云已到河北、山東等地進行了3個月的調查研究活動。接著,他又在北京、杭州、南京多次召開座談會,調查研究加速發展化肥工業的具體辦法。下半年,陳云又對農村、煤炭工業、冶金工作進行了調查,范圍包括上海青浦、浙江嘉興等等。

        對于這次調查,陳云在晚年的時候還常常提起。他說,確實,這些年來,我自己有一條很深的體會,那就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陳云說:“共產黨是做事業的黨,共產黨員是做事業的人,做事就不可能沒有錯誤。無論何人,哪怕他再高明,哪怕他很有本領,但還是有犯錯誤的可能。”因此,“在兩人談話中可以承認錯誤,在小組會上可以承認錯誤,在大一點的會上可以承認錯誤,在千萬人面前可以承認錯誤,這就叫論事不論人,論事不論臉。這樣,扯皮就少了,事情也就好辦了。”陳云的三次自我檢討,無疑體現了他的這種自我批評的精神。三次檢討,時空不同,目的不變,那就是實事求是,執政為民。

      熱門標簽:
      《黨史故事500字3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文檔為doc格式

      文章下載

      《黨史故事500字3篇.doc》

      VIP請直接點擊按鈕下載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請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軟件打開,如發現文檔不全可以聯系客服申請處理。

      文檔下載
      VIP免費下載文檔
      黄网站色成年片
        <optgroup id="zkr7q"></optgroup>
        1. <var id="zkr7q"><sup id="zkr7q"></sup></var>

          <optgroup id="zkr7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