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是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戰爭片。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血戰湘江觀后感的文章11篇 ,歡迎品鑒!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1
昨天一大早,“重走長征路喜愿傳中國”車隊一行來到了位于廣西興安城內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憑吊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的3萬多紅軍英烈。
隊員們向目前全國最大的紅軍長征烈士群雕像敬獻了花籃,花籃的挽聯上寫著:“在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的紅軍英烈永垂不朽!”表達廣東人民對湘江戰役中犧牲英烈的景仰之情。隨后,隊員們來到位于獅子山頂、由聶榮臻題文的突破湘江紀念碑前,莊嚴地宣誓:“重走長征,礪志自強;飲水思源,關愛老區;紅軍英烈,永垂不朽;長征精神,萬古長青!”
此時,追尋父親長征蹤跡的老隊員賴乃堅動情地說:“當年父親提著腦袋參加革命,無怨無悔。湘江戰役實在是太慘了。我父親的幾個最親密戰友當年就是戰死在這里!都是同鄉??!就永遠地長眠在這里……”說著賴老先生不禁潸然淚下。
離開湘江戰役紀念碑園,車隊啟程溯漓江而上,來到漓江發源地、素有“華南第一峰”之稱的瑤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華江鄉干部的陪同下,隊員們看望了88歲的老紅軍劉華連。72年前,他還是16歲的孩子,部隊發給他一條槍、三顆子彈、兩顆手榴彈,他便匆匆投入了戰斗。在黃沙河陷入敵人的埋伏圈后,部隊傷亡慘重,劉華連當時用腿夾著兩具尸體、用槍當槳劃過河,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劉老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鄉,發現自己早已被當作長征中犧牲的烈士。重走長征車隊給劉老送上了1000元雙喜慰問金,以感謝他對革命所作出的貢獻。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2
“哪怕經歷人間煉獄,也要堅決服從命令,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渡過湘江!”這是電影《血戰湘江》中紅軍戰士們鏗鏘有力的、以生命寫下的誓言。八一電影制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被業內視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扛鼎之作、中國氣派的戰爭大片。11月27日,該片在京首映。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湘江慘敗直接導致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相比以往的戰爭題材影片,《血戰湘江》實現了較大突破。湘江一戰紅軍遭到重大損失,過去的戰爭題材影視作品較少觸及,《血戰湘江》使紅軍長征史上最悲壯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藝術再現。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戰爭場景真實慘烈,敵我雙方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更突出了紅軍將士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據介紹,影片共動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眾3.5萬余人次,使用炸藥2噸多、油料83噸,力求真實還原當年的湘江血戰。
飾演毛主席的王霙說,雖然他已經在很多部影視作品中出演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對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這次仍然與過去不一樣。“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個特別叱咤風云又經常無能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個忍辱負重、服從中央的毛主席,還是一個生活化、有血性、鮮活的毛主席。”他說,陳力導演在現場要求非常嚴格,一個姿態、形體甚至說話的邏輯重音她都會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著拐杖走路的戲曾經拍了11條,騎馬也不用替身,演員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確、最貼切的感覺。
飾演紅34師師長陳樹湘的保劍鋒說,這是他參與過的最慘烈的一部電影,自己從沒有想過會出演這樣一個一直在槍林彈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開那么多次的槍,而且一直在奔跑著,帶領戰士們往前沖。“這個角色的核心就是4個字:忠誠堅定。這是個神圣而偉大的角色。”
陳力曾成功執導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和電視劇《海棠依舊》,一直以表現感情細膩、長于刻畫細節著稱,這次她接受新挑戰,拍攝了戰爭片。她說,從開始拍攝起,就想把這部影片拍成接地氣、有質感的片子,否則不會讓今人感動。影片是在悲愴的氛圍中創作的,演員們吃了很多苦,始終處于戰爭中的直觀狀態。影片的戰爭場面拍攝也沒有使用流行的三維、綠布,演員們全部在現場真實拍攝。綠布前的拍攝要靠想象,沒有真實場景的刺激,而這部電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個細胞都是張開的,做夢都在翻滾。
“我們用生命拍了一部電影。拍完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運,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樣了。我們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部電影,知道生命價值在哪兒,今天的幸福在哪兒。”她說。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3
“哪怕經歷人間煉獄,也要堅決服從命令,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渡過湘江!”這是電影《血戰湘江》中紅軍戰士們鏗鏘有力的、以生命寫下的誓言。八一電影制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被業內視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扛鼎之作、中國氣派的戰爭大片。11月27日,該片在京首映。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湘江慘敗直接導致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相比以往的戰爭題材影片,《血戰湘江》實現了較大突破。湘江一戰紅軍遭到重大損失,過去的戰爭題材影視作品較少觸及,《血戰湘江》使紅軍長征史上最悲壯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藝術再現。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戰爭場景真實慘烈,敵我雙方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更突出了紅軍將士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據介紹,影片共動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眾3.5萬余人次,使用炸藥2噸多、油料83噸,力求真實還原當年的湘江血戰。
飾演毛主席的王霙說,雖然他已經在很多部影視作品中出演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對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這次仍然與過去不一樣。“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個特別叱咤風云又經常無能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個忍辱負重、服從中央的毛主席,還是一個生活化、有血性、鮮活的毛主席。”他說,陳力導演在現場要求非常嚴格,一個姿態、形體甚至說話的邏輯重音她都會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著拐杖走路的戲曾經拍了11條,騎馬也不用替身,演員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確、最貼切的感覺。
飾演紅34師師長陳樹湘的保劍鋒說,這是他參與過的最慘烈的一部電影,自己從沒有想過會出演這樣一個一直在槍林彈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開那么多次的槍,而且一直在奔跑著,帶領戰士們往前沖。“這個角色的核心就是4個字:忠誠堅定。這是個神圣而偉大的角色。”
陳力曾成功執導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和電視劇《海棠依舊》,一直以表現感情細膩、長于刻畫細節著稱,這次她接受新挑戰,拍攝了戰爭片。她說,從開始拍攝起,就想把這部影片拍成接地氣、有質感的片子,否則不會讓今人感動。影片是在悲愴的氛圍中創作的,演員們吃了很多苦,始終處于戰爭中的直觀狀態。影片的戰爭場面拍攝也沒有使用流行的三維、綠布,演員們全部在現場真實拍攝。綠布前的拍攝要靠想象,沒有真實場景的刺激,而這部電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個細胞都是張開的,做夢都在翻滾。
“我們用生命拍了一部電影。拍完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運,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樣了。我們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部電影,知道生命價值在哪兒,今天的幸福在哪兒。”她說。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4
在“學習強國”平臺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筑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后繼,勇于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梁,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5
為了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本周一,學校組織我們集體觀看一部愛國電影——《血戰湘江》。
電影主要描寫,1934年紅軍長征中為渡過湘江與敵軍發生慘烈戰爭最后成功突破敵軍封鎖的悲壯故事,影片以真實的戰爭場面還原了紅軍抗戰的戰爭年代,讓我們如身臨其境般的進入到戰爭中,體味戰爭的慘烈和革命先烈的英雄氣概??赐暧捌?,我深刻體會了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不易。
我痛恨敵人。我方因指揮官的錯誤指揮讓我們的戰士死的死,傷的傷,損失慘重。不但如此,他還不聽毛主席的勸告,繼續錯下去,真是錯上加錯。敵方首領阻撓紅軍行動主動發動襲擊,竟然還說:“八路在哪兒安葬,我就讓他們在哪兒死!”幸虧,我方指揮官最后被辭掉了,敵方首領計劃沒有成功。我想,真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啊。
我感動英雄。影片中,一個軍官打完仗,“撲通”一聲跪下了,“撲通”是跪在液體中的聲音,這液體不是雨水,不是汗水,是士兵們血流成河的是血水!我此時此刻在想:為什么?為什么會有戰爭,多少無辜的人民死在槍口下,和平年代不好嗎?不要再有戰爭了,為了那么多的生命,不要再戰爭了。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不能保證沒有外侵者,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積累知識,當外侵者到來時,我們能夠與之抗衡,保衛我們的祖國,為了祖國的和平,加油!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6
在看完這部感人的革命電影后,我深刻感覺到: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歷史傳統教育,也接受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電影講述了于1934年11月27日,中央紅軍開始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于1934年12月1日強渡湘江。雖然只有幾天的奮戰,但中央紅軍為了粉碎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個個都拼了命地戰斗。電影內容把湘江當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與代價: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3萬余人。表現了紅軍三十四師官兵勇于犧牲,視死如歸,拼盡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偉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紅軍們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敵人的武器不堪對比。他們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糧,也吃過樹皮和皮帶。他們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的,紅軍們每天忍受著狂風的肆掠,忍受著惡劣天氣對他們的“洗禮”。但他們仍然不畏懼,迎難而上。最后和敵人拼到只有一顆子彈,有很多勇敢的紅軍死在了敵人的槍林彈雨中,他們永遠都履行著“誓死為蘇維埃新中國留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萬多紅軍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在電影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堅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其中有個片段最令我感動:當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后,得知父親和哥哥都已經壯烈犧牲在戰場上了,他雖然淚流滿面,但仍然堅持要參加紅軍跟黨走。其實不只他一人是這樣,戰場上有很多戰士都把革命,把與敵人做斗爭放在第一位,一心只為了革命成功,只為了打勝戰,這是偉大的革命精神??!在戰場上,每個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塊兒的,每個人都是一心一意跟黨走,每個人寧死不屈,直至犧牲。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長征勝利的那一刻,多少中華兒女為此感動落淚,這屬于中華的勝利歸功與紅軍將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戰爭的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是沒有任何力量能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實至名歸的勝利!
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如今我們幸福的生活!“擼起袖子加油干”——這是我們給那些壯烈犧牲的紅軍戰士們最好的報答,也是對新中國最好的報答!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7
在“學習強國”平臺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筑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后繼,勇于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梁,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8
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制作的電影《血戰湘江》,將于6月30日在全國公映。該片全景式描述了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展現了紅軍將士滿懷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譜寫出一部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公映前,該片已在全國很多地方,為部隊官兵和社會各界觀眾開展了巡映活動。根據巡映期間觀眾的反映和評價,電影《血戰湘江》有三大看點最令人期待。
細節具有極強的真實質感
電影《血戰湘江》用現代觀念和視聽語言呈現戰爭,每個細節都具有極強的真實質感。片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槍炮聲、轟炸聲和喊殺聲,指戰員說話時幾乎都是聲嘶力竭;持不同觀點爭辯時,幾乎都是在吼叫,爭辯時,臉對臉、眼瞪眼、拍桌子、摔茶碗,使當時的血戰狀態更加真實,也為領袖形象的刻畫帶來了新的風采。在服裝和造型上,摒棄華麗色彩,留住真實自然,所有紅軍指戰員都穿戴著破舊衣帽,渾身沾滿泥水,頭發紛亂不堪,臉上帶著血污……
這部影片的真實感還在于對批判教條主義的刻畫描寫,讓觀眾深刻認識教條主義的危害。
在電影中,說:“戰士抬輜重走,走得慢還累吐血。”博古說:“那就加快步伐。”朱德說:“走大路,遇轟炸,傷亡嚴重。”李德則說:“紅軍不是膽小鬼。”博古竟然說:“李德是共產國際派來的,他能錯嗎?”通過這些對話,進一步揭示出,比一個個教條主義行動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教條主義思維方式,也使對教條主義的批判變得鋒利而具有現實的啟示意義。
高強度的戰爭場面非常震撼
《血戰湘江》這部軍事題材力作,以真實的戰爭歷史為依托,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湘江戰役的真實戰況。僅看預告片就可以“痛”感十足,血流成河、炮火連天、焦土四濺……每個鏡頭都做到了對戰爭場面的真實展現。在重火力猛烈轟炸中,紅軍指戰員騎馬飛奔于戰壕間、眼神堅定扣動扳機、高喊“沖啊”等景象無一不讓觀眾感受到震撼。
歷史上,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途中打得最慘烈的.一仗。影片一開始是雷口關血戰,接著是新圩爭奪戰、楓樹腳爭奪戰、蔣家嶺突圍戰等。不管是阻擊戰還是突圍戰,無論是中近距離攻守還是近身搏殺,都拍出了慘痛,拍出了真實,讓觀眾身臨其境。影片中很多的攝影機位在之前戰爭片中較少見到,比如坦克身上的微觀機位,尤其高空航拍的垂直機位,讓觀眾瞬間感受到人類渺小,從而突出戰爭的殘酷。
影片全長116分鐘,高強度戰爭場面就占了近70分鐘,全程充滿強烈而獨特的震撼力。據悉,整個攝制過程中戰爭場面完全是真實場景,沒有特效鏡頭、3D和綠幕,近萬名部隊官兵參演,使用了2噸多TNT炸藥、80多噸汽油,片中隨處可見滾滾硝煙和槍林彈雨的畫面。幾乎所有演員都是在進行著真實的戰斗,身上自然呈現出緊張感,為觀眾展現出的是一幅熱血爆棚的戰爭場景。
紅軍犧牲的故事感人至深
影片中,每個紅軍犧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營長林有國血戰中殲敵無數,中彈后與給他當槍架的父親林裁縫一起倒地,他給父親整好軍帽,兩人為是紅軍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師長陳樹湘受重傷,腸子流出,竟親手扯斷,誓死不當俘虜,捍衛紅軍尊嚴……他們每個人都為偉大的長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有這樣一個場景:一群紅軍戰士穿梭在樹林里,唱著不知名的家鄉民謠,滿懷希望地向前走……當歌聲響起的那一刻,會讓人有無限感慨:也許這些紅軍戰士在想家、在想念遠在家鄉的親人,但什么時候才能回家看看?也許,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但他們卻義無反顧。
“現在是危急時刻,沒有退路,我們必須英勇獻身!”影片中,大戰在即,彭德懷給指戰員作戰前動員的場景撼人心魄。上萬將士齊呼:“誓死保衛黨中央過江。”陳樹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個人,也要與陣地共存亡。”大家高喊:“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
在電影《血戰湘江》中,類似的鏡頭和故事還有很多,常引人落淚。觀看這部影片,我們收獲的不僅有震撼與感動,更有啟迪,那就是偉大的長征精神和忠貞信仰,在任何時代都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9
在我黨建黨97年之際,我縣組織部組織大家觀看電影《血戰湘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歷史傳統教育,也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影片講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的偉大歷史。湘江之戰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隨后,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影片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深刻揭露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以紅軍34師為代表的紅軍將士前赴后繼、勇于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大無畏精神。
觀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輩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湘江之戰,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50多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可謂困難重重,險象環生。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戰士就不可能在面臨巨大犧牲的時候,仍然堅守在戰斗一線;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各級指戰員就不會對在面對李德和博古同志錯誤指揮時,仍然堅決執行命令;沒有堅定的信念,陳樹湘師長就不會明知擔任后衛任務九死一生,還率領全師官兵在楓樹腳之戰中與十幾倍的敵人殊死激戰,寧死不屈,直至犧牲。沒有堅定的信念,二縱隊的官兵就不會在沒有得到命令前,不放棄任何一件物資,用生命保障“輜重”安全;沒有堅定的信念,林裁縫就不會帶領四個兒子前赴后繼參加紅軍,一心一意跟黨走。最讓人感動的一幕是,當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后,得知父親和哥哥都已經壯烈犧牲,他雖然淚流滿面,但仍然堅持要參加紅軍跟黨走。
《血戰湘江》讓我認識到學習紅軍先烈們的光輝歷史,就是要學習他們不忘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初心,一心一意跟黨走。我們共產黨員加入黨組織,就在黨旗下宣誓,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中國共產黨96年的光輝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靠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天,我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上。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要始終把握“四講四有”黨員標準,把“講政治、有信念”的要求落實到行動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定力。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蘊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真正掌握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信念不動搖,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清醒認識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加速提質各項工作,擼起袖子加油干,各項工作都要創先爭優、走在前列,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大學生村官。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10
在看完這部感人的革命電影后,我深刻感覺到: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歷史傳統教育,也接受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電影講述了于1934年11月27日,中央紅軍開始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于1934年12月1日強渡湘江。雖然只有幾天的奮戰,但中央紅軍為了粉碎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個個都拼了命地戰斗。電影內容把湘江當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與代價: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3萬余人。表現了紅軍三十四師官兵勇于犧牲,視死如歸,拼盡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偉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紅軍們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敵人的武器不堪對比。他們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糧,也吃過樹皮和皮帶。他們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的,紅軍們每天忍受著狂風的肆掠,忍受著惡劣天氣對他們的“洗禮”。但他們仍然不畏懼,迎難而上。最后和敵人拼到只有一顆子彈,有很多勇敢的紅軍死在了敵人的槍林彈雨中,他們永遠都履行著“誓死為蘇維埃新中國留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萬多紅軍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在電影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堅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其中有個片段最令我感動:當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后,得知父親和哥哥都已經壯烈犧牲在戰場上了,他雖然淚流滿面,但仍然堅持要參加紅軍跟黨走。其實不只他一人是這樣,戰場上有很多戰士都把革命,把與敵人做斗爭放在第一位,一心只為了革命成功,只為了打勝戰,這是偉大的革命精神??!在戰場上,每個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塊兒的,每個人都是一心一意跟黨走,每個人寧死不屈,直至犧牲。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長征勝利的那一刻,多少中華兒女為此感動落淚,這屬于中華的勝利歸功與紅軍將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戰爭的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是沒有任何力量能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實至名歸的勝利!
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如今我們幸福的生活!“擼起袖子加油干”——這是我們給那些壯烈犧牲的紅軍戰士們最好的報答,也是對新中國最好的報答!
血戰湘江觀后感篇11
在“學習強國”平臺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筑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后繼,勇于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梁,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